重点聚焦!中国电建西北院肖斌:电力勘测设计大师的“追光哲学”

2022-12-15 23:27:32来源:

12月15日,新华网客户端发表题为《电力勘测设计大师的“追光哲学”》文章,对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下文简称中国电建西北院)太阳能发电领军人物、副总经理肖斌进行了报道。

2009年,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电站投产发电。我国首个大型光伏项目在瞩目中出世,戈壁大漠“逐日交响乐”奏响序章。

2015年,龙羊峡水光互补850兆瓦光伏电站建成。我国首个水光互补项目填补技术空白,在塔拉滩破题多能互补、绘就绿色画卷。


(相关资料图)

2019年,青海共和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并网成功。我国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再增新装机,“万镜列阵”辟出光电新赛道。

十余年间,中国太阳能发电迅速崛起,光伏装机规模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标志性工程成为从“跟跑”到“领跑”的见证。回望工程蓝图启绘处,这些“光电名片”的勘测设计均出自一家设计院之手——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今年,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公布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人才库第七批人选名单, 中国电建西北院太阳能发电领军人物、副总经理肖斌当选“电力勘测设计大师”

着眼当下,如何在“新能源疆场”贡献破题之作?如何执“新能源思维”迎接碳中和?肖斌的“追光之路”写着答案。

肖斌(左二)在项目现场

从“碰壁”到“破壁”

“8月的青海青沙山黄花遍野,没有观景的兴致,只有沉重的心情。”1994年,从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现长安大学)刚刚毕业的肖斌进入中国电建西北院,他只做了1个月设计工作就被派往李家峡水电站监理部。提起从业初体验,肖斌用“惨痛”来形容。

跨专业的历练,让胸怀“设计师理想”的肖斌一度觉得“天塌下来了”。来到工地,师傅王虎让把图纸全部记到脑子里的要求,对肖斌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水电站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很多管线要预埋在混凝土里,一旦错误就无法挽回。”

作为共和国水电丰碑,李家峡是黄河上游第一个实行建设监理制的大型工程。在此三年间,老一辈中国电建西北院人对“精品工程”的执着信念植入肖斌心中,肖斌的“工程观”也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提升。

“要从工程的角度看专业,而不是从专业的角度看工程。优质工程不一定所有专业都是最优的,但一定是各个专业达到了最和谐、最匹配的状态。”跳出专业、俯瞰工程的“系统思维”,成为肖斌日后在新能源领域开疆辟土的“地图”。

离开李家峡,肖斌辗转公伯峡等多个水电工程。直到2002年,国家颁布《安全生产法》,中国电建西北院拓展新兴业务——安全评价,肖斌再转型。

这无疑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通过研究业务、对接市场,中国电建西北院的安全评价业务很快有了起色,一个个项目接踵而至。而这段经历中的一次“碰壁”,让肖斌刻骨铭心。

“那是一次评审会,专家对我们引用的流程图上一个事故树提出质疑,图是从案例上直接摘来的,错了。我被问得脸红脖子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一次“拿来主义”,让肖斌至今耿耿于怀,“我的老领导邵岗常说‘要有工程师的自尊’,你做的每件事别让人戳脊梁骨。”

此后,对技术问题刨根问底、对细节的锱铢必较,渐渐成为肖斌及其团队的工作惯性。反复验算一个技术参数、推敲修改一份项目报告、打磨调整一张效果图……成为中国电建西北院光电人一次次“破壁”征途上累积的隐形力量。

青海共和光热项目

从“一隅”到“全域”

2007年底,国家发布《关于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拉开了我国大型光伏电站建设的序幕。建国初期拓荒西北水电、90年代初勇挑风电大梁的中国电建西北院,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一直走在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前沿。

光电团队如何组建?熟悉光照、了解工程、涉新领域能突破的肖斌,再入全新领域,他所在的建筑分院构成了基础班底。从2008年起,中国电建西北院太阳能发电业务有了“大斜率式增长”,也在中国太阳能发电史上留下了标志性工程。

“第一个项目在宁夏杨家窑,只有5兆瓦,当时也费老牛鼻子劲了。”中国电建西北院新能源院副院长马高祥回忆创业之初,光伏发电资料少之又少,肖斌“每天就弄一摞摞书看,但凡相关的都看。到现在出差还总背个双肩包,里面全是书。”

学习力,帮助肖斌团队很快打开了局面。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电站、青海格尔木东出口50兆瓦大型并网光伏电站、青海德令哈一期5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等,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电建西北院勘测设计的代表性工程。此后,国家实施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中国电建西北院更是策划并成功获批了渭南、铜川、海兴、格尔木、德令哈等5个基地。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系统思维”驱动下,日日钻研太阳能发电的肖斌,在2010年又把目光投向了技术含量更高的光热领域。

组团队、搞研发,开始几年甚至以光伏收入补贴光热研究……光热这一战略布局,终因青海共和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而“开花结果”,并为中国电建西北院成功储备了一项双碳时代的技术“撒手锏”。2020年,中国电建集团太阳能热发电工程研究中心落地西北院,“板凳十年冷,一朝天下知”。

龙羊峡水光互补项目

从“跨界”到“跨越”

蓝色光伏铺成海洋,白色羊群点缀其间,青草冒头不疾不徐……在青海共和,曾经黄沙漫天的塔拉滩“借光聚能”换了模样。这里,是大型光伏发电基地建设的试验场,也是我国多能互补的策源地。

“新能源思维是宏观思维、系统思维,更是发散思维、跨界思维。因为新能源‘靠天吃饭’,所以一定要打‘组合拳’。”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的建设,就是肖斌“跨界追光”的高光时刻——一条330千伏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连接塔拉滩的“光”与龙羊峡的“水”,组合出全球规模最大的“水光互补”发电工程。

而今,多能互补成为我国战略性能源政策,中国电建西北院勘测设计的这一超级工程依然是典范之作。今年5月,“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科普教育基地被列入“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录。

工程师的论文写在大地上。正是依托这样一项项重点、难点工程,中国电建西北院光电人在太阳能工程规划与技术集成、光热发电集成、多能互补打捆区域外送等方面形成了一批独特的研究成果。作为引领者,肖斌共主持40余个重大工程及科研项目,取得论文专利等知识产权30余项,获省部级奖项近20项,参与10余项行业标准的制定。

放眼未来,绿电可期。今年6月,国家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可再生能源要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将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就地消纳与外送消纳并举、单品种开发与多品种互补并举、单一场景与综合场景并举。

在肖斌看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新能源就好比一种‘调料’,任何‘菜’都可以加。只要加得好,‘菜品’质量自然就上去了。”

锚定高质量跃升发展,西北院奋力书写新答卷:发力“光伏光热+”,为农业、水利、市政等植入绿电元素;盘活沉淀的技术、人才、资源优势,探索全生命周期赋能方案;联合陈十一、管晓宏等院士团队及知名高校,合力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拥抱“数字化”,收获效能提升带来的意外惊喜……

船到中流浪更急。“新能源发展已走过从‘0’到‘1’的突破期,往后滚石上山、爬坡过

坎更加不易。”肖斌说,要创新,让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产生有机联系;要坚持,往“好”字方向去努力。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作者:齐正

欢迎加入太阳能光热联盟

入盟咨询:洪老师 18311092363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